1.1??一般規定
1.1.1瀝青瓦是以玻纖氈為胎基,用瀝青材料浸漬涂蓋后,表面覆以保護隔離材料的瓦片產品,主要分為平面瀝青瓦(平瓦)和疊合瀝青瓦(疊瓦)兩大類。
1.1.2瀝青瓦屋面的基層結構可以是鋼筋混凝土板或木板。坡屋面基層結構應平整牢固。
1.1.3瀝青瓦屋面與立墻及突出屋面結構等交接處,均應做泛水處理。
1.1.4瀝青瓦鋪設應采用專用固定釘固定,在屋頂周邊及泛水部位應采用瀝青基膠粘材料粘貼。秋冬季節鋪設瀝青瓦采用自粘膠條時,應采取加強粘結措施。
1.2 ?材料要求
1.2.1? 瀝青瓦應具有自粘膠條或相互搭接的連鎖構造。
1.2.2? 瀝青瓦的規格應符合表1.2.1的要求。
表1.2.1? 瀝青瓦規格
?
序號 | 項? 目 | 指標要求 | |
礦物粒(片)料面 | 金屬箔面 | ||
1 | 質量,kg,≥ | 3.4 | 2.2 |
2 | 厚度,mm,≥ | 2.6 | 2.0 |
3 | 長度尺寸偏差,mm | ±3 | |
4 | 寬度尺寸偏差,mm | +5,-3 | |
5 | 切口深度,mm,≤ | (寬度-43)/2 |
1.3??設計要點
1.3.1? 瀝青瓦屋面的排水坡度不宜小于20%。
1.3.2? 瀝青瓦構造設計應符合以下要求:
1? 瀝青瓦的固定方式以釘為主、粘結為輔;
2? 持釘層可為:細石混凝土、水泥砂漿或木望板,基層應堅實、平整、干燥;
3? 持釘層可兼作找平層或防水墊層的保護層。
1.3.3? 防水墊層構造設計應符合以下要求:
1? 采用自粘聚合物瀝青防水墊層,應直接設置在瀝青瓦的下方;
2? 采用非自粘類防水墊層,應設置在細石混凝土、水泥砂漿保護層的下方。
1.3.4? 持釘層在符合結構荷載要求前提下,可選擇下列構造:
1? 采用內保溫構造的持釘層:
厚度不小于20 mm的木板;
厚度不小于10 mm的膠合板或定向木片板;
厚度不小于25 mm厚的1:3水泥砂漿;
2? 采用外保溫構造的持釘層:
厚度不小于35 mm的C20配筋細石混凝土或配筋水泥砂漿;
3? 采用其它構造時,持釘層應堅實、平整。
1.3.5? 瀝青瓦的固定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對于標準尺寸的單張瓦片,在木基層上每張瓦片不能少于4個固定釘;在細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漿基層上每張瓦片不能少于6個固定釘(圖1.3.5);
2? 固定釘應具有防腐蝕功能;
3? 固定釘釘入瓦片后,釘帽應與瓦片表面齊平;
4? 固定釘穿入持釘層深度不應少于19 mm。采用木質持釘層時,固定釘可貫穿。
?
?
????????????????? 圖1.3.5? 瀝青瓦固定釘位置
1.3.6? 坡度大于150%的屋面或強風地區,瓦片固定應采取下列加強措施:
1? 每張瓦片固定釘不應少于6個;
2? 檐口、脊瓦等屋面邊沿部位的瀝青瓦之間、瀝青瓦與起始層的基層之間,
應采用瀝青基膠粘材料做加強措施;
瀝青基膠粘材料的涂抹部位應距瓦片底邊或側邊25 mm~50 mm處,涂抹厚度不小于3 mm,直徑不小于25 mm,中心間距100 mm~150 mm(圖1.3.8);
瀝青基膠粘材料不應被擠壓到瓦片外露層上。
圖1.3.8? 瀝青基膠粘材料涂部位
?
1.3.1? 采用木望板基層的瀝青瓦屋面,木望板下空間宜采取通風措施。通風措施:屋脊可采用成品通風脊瓦,檐口設通風口及屋面通風器,利用屋面老虎窗或在山墻開設通風百葉窗等方法。
1.3.8? 瀝青瓦屋面的周邊和屋面與突出屋面結構的連接處應局部加強防水處理。
?1.4??細部構造
1.4.2? 瀝青瓦屋面找平層或保護層中的鋼筋網應與屋脊、檐口預埋的鋼筋連接牢固。
?
1.4.3? 設置隔氣層的屋面應驗算防水墊層的蒸汽滲透阻值,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設置隔氣層材料。
?
1.4.4? 屋脊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
1? 屋脊瓦可采用專用脊瓦或由平瓦裁剪而得(圖1.4.4-1);
?
2? 在斜屋脊的屋檐處開始安裝并向上直到平屋脊;
?
3? 斜屋脊安裝完成后再安裝平屋脊,從相對常年風向的一側開始安裝;
?
4? 在屋脊處彎折瓦片,將瓦片的兩側固定,固定釘距離外露面一側邊緣的距離為“標準外露面寬度+16 mm”。距離兩側邊緣25 mm。用瀝青基膠粘材料涂蓋暴露的釘帽(圖1.4.4-2)。
?
1.4.4-1? 屋脊瓦裁剪方式
?
?
圖1.4.4-2? 水平屋脊構造
?
1.4.5? 天溝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瀝青瓦屋面天溝的鋪設方法有三種:切割式、編織式、敞開式。單層瓦天溝宜采用切割式和編織式做法。雙層瓦天溝不宜采用編織式做法。
1? 切割式天溝(圖1.4.5-1)
沿天溝中心線鋪設一層寬度900 mm的附加防水墊層,將外邊緣固定在天溝兩側;
從一側鋪設瓦片并跨過天溝中心線不小于300 mm,在天溝兩側距離中心線不小于150 m處將瓦片用固定釘固定;
在未鋪設瓦片的一側屋面彈出一條平行天溝中心線并距中心線50 mm的施工輔助線,將此側屋面的瓦片鋪設至施工輔助線處;
?
修剪瀝青瓦上部的邊角,并用瀝青基膠粘材料固定。
?
?
圖1.4.5-1? 切割式天溝
?
?
1.4.6? 挑檐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混凝土檐溝挑檐(圖1.4.6-1)
1)檐口第一層瓦片和起始瓦應伸進檐溝不小于10 mm;
2)檐口部位瓦片和起始瓦間,應滿涂瀝青基膠粘材料。
圖1.4.6-1? 鋼筋混凝土檐溝挑檐
?
1—屋面做法(1.4.1);2—防水墊層;3—檐口
?
2? 成品檐溝挑檐(圖1.4.6-2)
安裝瓦片前,應先將泛水板伸進檐溝,端部固定在檐口處。將起始瓦覆蓋在塑料泛水板或金屬泛水板的上方,并在底邊滿涂瀝青基膠粘材料。檐口部位瓦片和起始瓦之間,也應滿涂瀝青基膠粘材料。
圖1.4.6-2 成品檐溝挑檐
?
1—屋面做法(表1.4.1);2—防水墊層;3—檐口;4—成品檐溝
?
3 ?懸山檐口泛水(圖1.4.6-3)
?
懸山檐口泛水的安裝方法與無檐溝挑檐相同。
圖1.4.6-3? 懸山檐口泛水
?
1.4.1? 山墻泛水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圖1.4.1)
?
1? 在陰角處鋪設300 mm寬的防水墊層附加層,平立面各150 mm。瓦片上翻墻面150 mm,平面鋪設150 mm,瓦片應使用瀝青基膠粘材料滿粘在基層上,膠層厚3 mm;
2? 在立面上鋪設覆蓋礦物粒料的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鋪設高度≥250 mm,與瓦片的搭接寬度≥100 mm。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的收口處,應使用固定釘固定并用瀝青基膠粘材料密封,固定釘間距200 mm;
3? 泛水卷材的保護層宜采用鋼絲網水泥砂漿或耐候性泛水卷材。
圖1.4.1? 山墻泛水
?
1—收口密封固定,固定件間距200mm;2—泛水卷材;3—瀝青基膠粘材料;4—
附加防水墊層5—防水墊層;6—水泥砂漿保護層20mm厚或耐候性泛水卷材
?
1.4.8? 突出屋面設施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煙囪(圖1.4.8-1)
在陰角處鋪設300 mm寬泛水卷材,平立面各150 mm,瓦片上翻墻面150 mm。平面鋪設150 mm,瓦片應使用瀝青基膠粘材料滿粘在基層上,膠層厚3 mm;
在立面上鋪設泛水卷材,與瓦片的搭接寬度≥100 mm。頂端收于裝飾腰線下,收口處使用固定釘固定,固定釘間距200 mm;
3)立面泛水卷材應做保護層,宜采用鋼絲網水泥砂漿或耐候性泛水卷材。
?
圖1.4.8-1? 煙囪泛水
?
2? 穿出屋面管道泛水(圖1.4.8-2)
瓦片鋪設至管道根部找平層圓弧上方,在管道周邊100 mm范圍內,用瀝青基膠粘材料將瓦片滿粘在基層上,膠層厚3mm;
2)在管道周邊250 mm及立面≥250 mm范圍內鋪設泛水卷材,泛水卷材宜采用覆蓋層礦物粒料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墊層或自粘聚合物瀝青防水墊層,收口密封處理。防水墊層鋪設完后,應在其表面用瀝青基膠粘材料滿粘一層瓦片。
圖1.4.8-2? 穿出屋面管道泛水
?
1.5??施工要點
1.5.1? 瀝青瓦的鋪設應在檐溝、屋面周邊、屋面與立墻及突出屋面設施相交處的泛水、以及屋面避雷帶等安裝完成后進行。
1.5.2? 鋪設瀝青瓦前應在屋面上彈出水平及垂直基準線,由低處向高處安裝,并確保屋頂上部瀝青瓦與屋脊水平。
1.5.3? 鋪設屋面天溝應確保平直,排水順暢,無擋水障礙。
1.5.4? 鋪設屋脊瓦等處使用的固定釘應在外露釘頭上采用瀝青基膠粘材料密封。
1.5.5? 在環境溫度低于5?C或高于35?C時,不宜進行瀝青瓦的施工。
1.5.6? 瀝青瓦應存放在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環境中,環境溫度不應大于45?C。瀝青瓦存放應平置于木擱板上,疊放高度不應超過130片。
1.6??工程驗收
主控項目
?
1.6.1? 瀝青瓦及其它屋面用材料的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和質量檢驗報告。
1.6.2? 瀝青瓦所用固定釘必須釘平、釘牢,嚴禁釘帽外露油氈瓦表面。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1.6.3? 單張瀝青瓦片固定釘的數量應符合產品安裝要求。木基層每張瓦片不能少于4個固定釘,混凝土或水泥砂漿基層每張瓦片不能少于6個固定釘。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
1.6.4? 瀝青瓦的搭接尺寸應符合產品安裝要求,外露面寬度誤差不應超過±3 mm。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上一條:建筑防水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下一條:2014年公司總結會議